前言:
型腔铣适合粗加工与半精加工复杂的三维腔体凹槽等结构,因精度一般,所以精加工时需要配合其他策略,对于垂直壁平面类几何体可能产生冗余刀路致使加工时间变长。
型腔铣开粗
双击MCS:
坐标:四面分中,底面为0
夹具偏置:1
指定平面:顶面向上50mm
双击WORKPIECE:
指定部件:工件
指定毛坯:提前画好的毛坯
创建刀具
分析--测量(腔体内最小过道42mm)
创建刀具--MILL--直径30,下半径0.8,刀具号1--确定
创建工序
插入工序--类型contour--型腔铣--刀具D30R0.8--确定--生成刀路--确定
参数优化建议:
开粗优化:跟随部件+岛清根+顺铣,余量0.3mm,
精加工调整:改用轮廓铣模式,余量设为0,进给率降低20~30%
开粗具体设置:
主要
刀具:D30R0.8
切削模式:跟随部件(默认)
步距:%刀具直径(默认)
平面直径百分比:70(默认)
公共切削深度:恒定(默认)
最大距离:3mm(开粗一般都是3~8mm)
切削方向:顺铣(默认)
切削顺铣:层优先(默认)
几何体
使底面余量和侧面余量一致:勾选
部件侧面余量:0.3
指定切削区域:我要加工所有区域,所以不指定
指定检查:选择固定工件的压板
检查余量:5mm(此值适合绝大多数夹具场景)
指定修剪边界:选择自己绘制的曲线轮廓或部件棱边,修剪侧选择内侧,其它默认(此时就把封闭曲线内部的刀路都删掉了)
修剪余量:0.3(就是为修剪边界设置一个缓冲距离,修剪余量和开粗余量值最好一样,保证余量一致性。)
进给率和速度:
主轴转速:900(D30R0.8加工45钢粗加工推荐值800~1200)
进给率:900(D30R0.8加工45钢粗加工推荐值800~1200)
切削层
范围类型:自动(默认,表示加工所有层)
列表:将第一层的每刀切削深度改为0.5,然后将不需要的层删掉
策略:
小区域封闭:忽略;区域大小:150%刀具直径(小于刀具直径150%的区域不加工,预防顶刀的发生,因为铣刀中间没有切削刃)
光顺:无(拐角处刀路不倒过渡圆角)
公差与安全距离:
内外公差:粗加工默认就行
刀具夹持器间隙:如果刀杆长度不够,需要你的夹持器深入到腔体内部就需要设置,默认3mm也够用了,所以说不管你的刀具长度是否够,这里都保持默认就行。
刀柄间隙:和夹持器一样保持默认即可。
刀颈间隙:0.2mm
与工件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避免非切削部分碰撞,
{刀颈间隙 = 单刃切削量(每齿进给量)× 1.5}
一般D30的刀具每齿进给量0.4适合大多说场景,那么本例中D30R0.8的刀径间隙就是0.4× 1.5=0.2mm
型腔铣二粗
基于层(适合深腔)
适用场景:
适合使用平刀圆鼻刀,场景适用于工件以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峭侧壁为主,刀路简洁计算速度快(缺点平坦区域或复杂曲面可能铣不干净)
操作步骤:
1复制开粗程序并重命名为"二粗使用3D"
2选择一把小于开粗的刀具(例如开粗是D30R5,那么本次用D12)
3将主要模块里的切削顺序改为“深度优先”,将过程工件改为“基于层”
最小除料量改为0.25(目的是斜面就不加工了,反正也加工不干净,浪费时间)
参考刀具(适合深腔)
适用场景:
前一工序使用较大刀具,当前用较小刀具清角(缺点例如D30R5开粗时没有加工直径31的孔,那么本次D12清角也会认为这个31的孔已经被开粗时加工了,这就会造成精加工时直接撞刀,所以使用参考刀具二粗时要注意上一道工序的残留是否被奔到工序给清理了)
操作步骤:
1调出参考刀具(新版本给隐藏掉了)
打开型腔铣二粗对话框--选项--定制对话框--对话框类型选择可定制项--在搜索栏中选中参考刀具以及重叠距离这两项--点击添加至对话框的+号按钮--确定
2选择一把小于开粗的刀具(例如开粗是D30R5,那么本次用D12)
3将主要模块里的过程工件改为"无"
4将参考刀具改为开粗刀具D30R5
5将重叠距离设为1(与上一把刀具刀轨重叠1mm)
3D加工(适合曲面)
适用场景:
适合使用球刀圆鼻刀精准清理自由曲面多角度交叉结构的不规则区域,尤其适合深腔窄槽等易过切区域(缺点刀轨是生成时间长)
操作步骤:
1复制开粗程序并重命名为"二粗使用3D"
2选择一把小于开粗的刀具(例如开粗是D30R5,那么本次用D12)
3将主要模块里的切削顺序改为“深度优先”,将过程工件改为“使用3D”
最小除料量改为0.25(目的是斜面就不加工了,反正也加工不干净,浪费时间)
小平面体(适合铸件)
适用场景:
通过前一工序的STL毛坯模型精准匹配实际残留,适合五轴加工或夹具干涉检查(缺点是需要二外生成毛坯模型)
操作步骤:
1模拟开粗刀路后不要退出刀轨可视化窗口
2点击刀轨可视化窗口中的IPW模块中的创建按钮--确定
3复制粘贴开粗程序并重命名为小平面体二粗
4主要:
刀具:D12
切削模式:跟随周边
步距:70%刀具直径
每刀切削深度:0.3mm
切削方向:顺铣
切削顺序:深度优先
刀路方向:向内
岛清根:勾选
空间范围最小除料量:如果斜面没有多余刀路则此处无需定义
5几何体:
几何体选择MCS_MAN,指定部件为工件,指定毛坯为小平面体
将几何体里的部件侧面余量改为0.3 (因为实际加工中刺刀工序并不需要加工侧面,所以通过增加侧壁余量0.05mm的方式让程序不要在侧面上产生刀路)
型腔铣光底面
1复制型腔铣开粗程序并重命名为“光底面”
2主要模块设置:
刀具:选择D10
切削顺铣:深度优先
每刀切深:2mm
3几何体模块设置:
部件侧面余量0.35(开粗余量0.25,多给时防止刀具刮刀侧壁),部件底面余量设为0
4切削层模块设置:
范围类型:单个
切削层:仅在范围底部
临界深度顶面切削:勾选
5非切削移动设置:
封闭区域进刀里的高度起点改为当前层(目的是减少螺旋下刀的时间)
型腔铣光侧面
1复制光底面程序并重命名为“光侧壁”
2主要模块设置:
切削模式:轮廓
3几何体模块设置:
将部件侧面余量改为0